11.26.2015

ASKA復出新聞雜感

這幾日想必CA粉注意到了大篇幅報導ASKA即將與台灣合作,作為復出工作第一步的消息。真假與否,只能等日後分曉。然而這拋出的消息顯然讓ASKA事件有了後續的紛擾。

宅神朱學恆日前批評:"連飛鳥涼都知道台灣最不在乎藝人吸毒"。這句話倒是一次砍倒了ASKA跟台灣A粉(以及CA粉...好像是某種烤蛋糕的東西...)。此評確有朱大的風格,但對於了解ASKA的A粉卻是有欠公允。然而筆者並不打算在這上面多做著墨。朱大的工作是社會評論,跟深愛ASKA的A粉及CA粉完全沒有在同一個平台上,因此無法討論。

可以想像的是,ASKA復出之後,這些爭論是不會結束的。包括牽連到吸毒的人是不是罪大惡極? 還是需要幫助? 吸毒的藝人該不該再出現? 台灣道德標準是不是太低? 總之全世界的問題,不管是道德還是非道德層面,都會全部牽進來。

各位"粉"怒火中燒時不妨冷眼觀察一下。網路世界的討論通常無法鎖定一點,而會無限制發散。CA粉要提早習慣。因為這些聯想,通常到最後已經跟主題無關。

不是說我們沒有任何意見,而是對於ASKA,我們以一個聆聽者的身分,以愛和尊敬對待我們喜愛的音樂家而已。

其他的社會問題,是不是可以不要都牽拖到ASKA身上來? 法律上他已經受審,道德上,他的唱片公司已經與他解約,作品全部下架。這些是他得到的懲罰。如果你不愛他,甚至你恨他,大可不要消費他的作品,可否不要連他的未來也一起詆毀?

當然如果你還要繼續討論他的私生活,那我們也無能為力。

只能說,全部全部這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事情,都無法阻止我們繼續聽他的歌。

因為我們愛上他的聲音、他的音樂、他的文字、甚至是他的風格和個性。

愛一個歌手不就是這樣而已嗎?

對於選擇在紛擾中繼續愛ASKA的歌迷,讓我們聽他的歌,唱他的歌,即使他不一定會知道,對於他我們仍然滿懷祝福。當歌迷不就是這樣而已?

一切都可以沒有那麼複雜。




11.21.2015

情歌與悲歌--關於飛鳥涼的作品

純粹從歌的角度來看,  ASKA表達黑暗憂鬱的歌比明亮輕快的歌吸引我. 從小聽音樂是比較自命清高的人, 喜歡歌詞像詩的歌, 也就是聽不太懂. (十二歲之前最喜歡的是齊豫. 就像現在的A粉一樣, 齊豫的中英文歌我都知道, 並且重複的聽百遍千遍). 我還是喜歡她的歌聲, 只是我發現那些歌也是非常的悲傷憂鬱.

會喜歡Say Yes, めぐりあい、天氣予報的戀人都是之後的事情。第一首喜歡的其實是中期並不那麼熱門的 You are Free, 當然聽不懂日語的我後來才知道這首歌幾乎是割心一般的悲傷. 失戀的歌百百首, 但這首真的能刺傷根本沒失戀的人. (真的是這樣對吧)

因此我並非資深歌迷. (好我承認之後都在迷伍佰). 對ASKA產生興趣已經是1998年之後的事情. 似乎他四十歲之後的歌就是自然讓我感覺喜歡, 而且是自己年紀越大會越喜歡. 我喜歡的歌是月亮如果靠近會好一點, ID, 群れ、あなたは泣くことはない、tattoo ,諸如此類個性強烈或是悲傷黑暗的作品。

他的未發表曲Be Free更是讓我驚艷. 但情感層面來說, 很多歌迷覺得這個等於是ASKA在最無助時的吶喊而不忍卒聽. 要是我說我很喜歡這首歌, 好像我是個很殘忍的人. 不過這是事實, 我的確喜歡Be Free, 而且我認為這首歌沒有缺點.

第一次聽Be Free時, 一樣完全不懂日文, 但我非常驚訝的感受到那裡面所要傳達的極大的痛苦和掙扎. 那首歌就像是是ASKA給我的密碼, 而我完全能解開. 說是密碼的原因是因為我對於歌詞一無所知, 因此等於傳達的媒介裡不包含語言, 僅有的就是音樂本身. 個人來說,  那是一個極為奇異的感覺. 也從這首歌開始, 我開始追尋CA, ASKA, Chage的作品. 這樣成為歌迷的方式似乎是整個時序反轉了, 但事實卻是如此.

ASKA重唱過自己早期的作品. 相比之下, 原來的版本竟少了一點味道. 雖然我知道他的聲音在早期可說是完美的天籟. 但他現在"不那麼完美"的聲音, 卻能將這些年輕的作品提升到“完美”的境界. 然而這也不奇怪. 以ASKA本身的個性, 隨著歲月的累積, 他的深度必然大幅增加.

通常我不會期待年紀大的歌手能有超越年輕巔峰成就的感覺, 因為通常同一首歌, 能唱的"一樣好“已經不簡單. 但ASKA卻早就超過他所謂Say Yes的巔峰, 而到了另外一個境界.

既然我是這麼喜歡憂鬱歌曲的人, Scramble專輯的確讓我一聽鍾情. 我最喜歡的就是以這歌名做專輯名稱的 “Scramble". 很短, 但不知為什麼聽的時候胸口感覺很舒暢. 我也喜歡他Scramble的唱法. 他已經不是在唱歌, 而是他就是那首歌.....(好啦 太抽象了).

他的技巧早就超越所有歌的範圍, 因此唱出那首歌已經不是任何挑戰. 我可以感覺到, 他現在是想要傳達意念. 用唱歌傳達意念. 而聽者在理想的狀況下, 能夠只因為他的歌聲就感受到裡面的意念.

這篇沒有太多有學問的東西, 都在講自己跟 ASKA的作品如何扯上關係的過程.

講完了, 開心許多.


11.17.2015

更甚魔幻的魅力---關於 Aska [飛鳥涼] (隨筆)

不知不覺就選了一堆照片. 其實英俊的男神一堆, 真的要說為什麼覺得ASKA最特別, 也就是一個特殊的緣分. 我相信喜愛, 與被喜愛, 迷戀, 與被迷戀, 兩方之間,必也有著特殊的連結.

飛鳥的氣質很奇特. 當他唱年輕時的歌時, 我好像感覺到二十歲的飛鳥瞬間又回到舞台上(例:千年夜一夜, 万里之河). 唱女性角度的歌, 我感覺他並不只是“揣摩”或是“詮釋", 而是他就是那位嬌柔, 無助, 或深深為愛所困的女性(例: 最後的場面). 

音樂裡, 他可以是男人, 女人, 男孩, 女孩(Cry), 二十歲, 三十歲, 或是任何他想要的年紀.  當然也許身為一個音樂家, 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另一個奇異的觀察點是他的容貌和氣質, 竟也同時各種年齡, 各種相異的特質並存. 這些特質可同時出現, 也可自由變換, 來去自如.

如此艱鉅的職業和身份, 必然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但即使是在四十歲後已經極端男性化的外表下, 他的脆弱易碎, 纖弱敏感的氣質,更為他魔魅般變幻無窮的形象, 增添讓人心口微痛的迷戀. 

ID Tour中、當君をのせて開始、之前狂野性感的ASKA像是暫時休息, 換成一個甜美如初戀情人的ASKA純真的表達著溫柔的愛意. 不知其他的觀眾感覺如何, 筆者當下是真的被那個轉換嚇到, 因為轉換得太徹底, 太真實, 且自然到讓人驚嘆.

ASKA的俊秀外表無疑是他才華之外大大加乘的武器. 然而沒有人不會老, 也沒人可以永遠維持盛年如夏花的美麗. 但在他年紀漸長之後,  我並沒有那種“青春已逝”的感嘆, 反而是被他因年齡所增加的, 無法具體描述的某種東西所吸引. 而我依然無法解釋那是什麼東西.

他的眼睛不像年輕時熱情而充滿著夢, 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給予他的沉靜, 深刻, 與一種讓人想去了解的憂愁. 很矛盾的是, 這樣的眼睛,  卻仍然極為無辜, 從更深的眼底, 發出純真的光芒. 也許那正是對於音樂不變的堅持?

還有很多想說, 但不知從何說起. 

ASKA さん, 我們愛你.












11.16.2015

Aska's "Be Free"

I saw that some people think "Be Free" is not good music.
To me, "Be Free" is not about music anymore. It is the way that Aska trying to tell the listeners his struggle in mind. I have read a comment about "Be Free" of a Taiwanese Fan. He said that he was so excited that Aska issue a new song, but he was hurt immediately after listening to it.
He found that things Aska trying to express in the song is painful!
That's just how I feel when I hear "Be Free".
Aska San is in pain....To me this information is much crucial than how his music is now....


11.13.2015

詩人ASKA

讀詩的Aska,跟唱歌時不太一樣。少了唱歌演奏的表演形式,讀詩的方式能更直接感受他要表達的東西。

讀詩的Aska跟唱歌的Aska一樣美麗。

跟他的歌一樣,會想重複聽他用他的聲音,讀他寫的詩。